close

▲台南市西港區農會總幹事陳月英說(前中)說,胡麻從種植、施肥、採收、榨油、包裝,全部都是人工遵循古法,才能做出品質優良的胡麻油。

ISO 9001 條文明確要求,企業必須對產品製程擬定SOP標準程序,也要求產品需通過品管程序後才能出貨。說穿了,這也不是了不起的大道理,但問題就在於企業是否真的腳踏實地的完成條文要求?還是為了應付驗廠而紙上談兵?
 
今天「看新聞學 ISO 9001」單元為各位介紹的台南市西港區農會所生產製造的「胡麻嫂」胡麻油,就是一個值得企業學習的對象。「胡麻嫂」製油過程完全遵循古法製程 SOP,從種植到包裝全手工,歷時8年終於打造成台南之光。一起來看看他們的故事。
 
黑心麻油事件,讓台南「胡麻嫂」意外暴紅
 
黑心油風暴後,台南市西港區農會所生產的「胡麻嫂」胡麻油被全台各地買家追著跑,供不應求的熱況。不止如此,上市公司泰山、福懋都登門拜訪,希望西港農會能幫忙代工榨油,連農業大縣雲林縣,都派人前來取經。

▲ 黑心油風暴後,台南市西港區農會所生產的「胡麻嫂」胡麻油被全台各地買家追著跑。

台南市西港區農會總幹事陳月英說,胡麻從種植、施肥、採收、榨油、包裝,全部都是人工遵循古法,一點一滴做出來的;45萬粒胡麻,才有1瓶500毫升的麻油。窗明几淨的工廠裡,有一桶桶榨好的麻油,上面標示著日期,榨好的麻油得存放1個月,讓雜質沉澱,才能裝瓶銷售,但這些麻油,早就預訂一空。
 
台南的芝麻生產面積占全台85%,沒沒無名變地方產業
 
胡麻,俗稱芝麻。台灣胡麻總生產面積831公頃,台南有709公頃,占85%,以台南善化、安定、西港三區為主要生產地。其中,最早將胡麻選為地方特產、種植面積最大、最早打出品牌的是台南市西港區,靈魂人物就是陳月英。
 
▲台灣胡麻總生產面積831公頃,台南有709公頃,占85%,以台南善化、安定、西港三區為主要生產地。

產業要發展,必須產銷兼顧。生產端,她跟農民契作,掌握原料來源,也向政府申請補助,買榨油設備、冷藏庫,自製麻油。一開始,所有人都抱著懷疑態度,潑冷水,因為,胡麻是冷門作物。台南市農業局農業輔導科長吳威達說:「當時很多人不看好,我自己也是。」
 
也有部分農會理監事質疑陳月英為什麼要冷藏庫,浪費錢。結果,有一年颱風,胡麻歉收,冷藏庫的價值,才被鄉親埋單。
 
古早行業變淘金產業,收購價漲60%
 
銷售端,她決定自創品牌,陳月英站在胡麻田邊,看到種植、採收的都是一群婦女,任勞任怨、無怨無悔的撐起這個產業,於是,一個柳眉鳳眼、造形可愛的品牌「胡麻嫂」誕生了。
 
由於「胡麻嫂」並非代表某個人,因此,西港鄉親都稱陳月英是胡麻嫂。如今,西港胡麻種植面積從100公頃增加到350公頃,是全台灣最大胡麻產地,每台斤契作價格,從剛開始的75元成長到120元,增加60%,原本農會每台斤必須比盤商多10元,才能說服農民契作,現在農會收購價120元,盤商就得提高到150元,讓農民收入有保障。
 
麻油沉澱物搖身一變為台版面速力達姆!

3年前,台南縣市合併,農業局要發展旗艦計畫,台南農業局長許漢卿調出各種作物的種植面積一看,發現台南胡麻占全台85%,非常亮眼,決定將胡麻列入,與芒果、蓮花、鳳梨、虱目魚、文旦、稻米,並列台南7大旗艦計畫。
 
「嗶嗶波波、嗶嗶波波……」收割後的胡麻像稻草人般排列在田埂,南台灣炙熱的冬陽將胡麻莢曬乾,曬乾後,胡麻莢會自然暴裂,發出「嗶波」聲,像歡慶豐收的鞭炮聲;一粒粒0.1公分的黑胡麻,從莢殼彈出,掉落在農民預備好的帆布上。曬乾的黑胡麻,洗淨烘乾後,送進「麻油間仔」(榨麻油工廠)榨油。
 
不只如此,西港更進一步跨入生技領域。麻油沉澱物是阿嬤年代最好的「小護士」,於是,西港與廠商合作,開發系列麻油保養品,另也計畫成立觀光工廠,讓更多人了解麻油故事。陳月英看出10年後胡麻產業的瓶頸,就是人力老化,胡麻田將無人種植,於是,她請政府協助開發胡麻採收機,讓胡麻種植逐步機器化,未雨綢繆。

 

▲這是台版面速力達姆!麻油沉澱物是阿嬤年代最好的「小護士」,台南西港區農會進一步跨入生技領域,開發系列麻油保養品。

台灣胡麻產量和龐大的印度進口量相比,不到10%,但在遵循古法SOP製程,絲毫不偷工減料的胡麻嫂努力下,或許有一天,小小胡麻,也能變「黑金」產業,成為台灣農業新亮點。
 
資料來源︰商業周刊,2013/12/9,第1360期

 

 

想了解更多訊息,請前往領導力企管
http://www.isoleader.com.tw/

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領導力企管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